400-088-1900
周一至周日 9:00-18:00 聯系客服
2022-11-11 作者:道生 來源:道生醫療
目前,中醫體檢市場大多是掛著中醫的名字,做西醫的事。中醫體檢行業迫切需要一個普遍、公認、可操作性強的行業規范,加快中醫體檢的步伐,深化中醫體檢“治未病”提高中醫藥在保健領域的影響力。
中醫體檢標準化的意義是什么?
隨著中醫診斷技術和現代化的發展,政府增加了財政支持,引導企業增加研發投資。市場上還出現了經絡儀、脈象儀、舌象儀、中醫紅外熱象儀等多種中醫診斷設備。這些儀器的出現,在保持發揮中醫特色的優勢,豐富中醫臨床診斷手段,提高中醫臨床療效方面發揮了作用。
在此基礎上,當地中醫醫院和私人體檢中心推出了不同風格的中醫體檢,但目前,他們大多掛著中醫的名字,做西醫的事,沒有將中醫診斷設備、中醫傳統診斷方法加入中醫體檢中。
例如,在一些地方推出的中醫體檢包中,所有的體檢設備都是西醫檢測設備。在近30個體檢項目中,只有一個中醫體質辨識儀。目前,全國涉及中醫藥的體檢市場基本相同,不利于實施具有中醫特色的健康檢查和中醫健康管理理念,也浪費了寶貴的中醫資源。
為了實現中醫體檢的快速發展,我們必須跟上時代的步伐,實現客觀、標準化和規范化。我們必須有一些可量化的指標,更準確,更能說明問題,并且很容易被現代人接受。因此,中醫體檢僅僅依靠傳統的四種診斷是不夠的。正如西醫的快速發展是由于科學技術的力量,中醫的發展也要依賴于現代科學技術。
然而,中醫的發展是要以中醫為主。在中醫基礎理論和思維模式的指導下,在不偏離中醫傳統道德理念的基礎上,獨立選擇與現代科學技術的結合點。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發展中醫。中醫體檢更應該如此。
建立一套中醫體檢標準和規范,可以在充分反映自身特點的基礎上,建立客觀化、數字化、可視化人體健康和疾病狀況評價體系。這一制度的建立將進一步促進中醫客觀檢測手段的改進,梳理中醫體檢的路徑選擇,規范中醫體檢中現代設備的選擇標準。只要在不偏離自身發展規律的前提下,結合現代科學技術,整合具有獨特中醫特色的標準化體檢體系。
2023年北京市中醫藥工作會議召開。會議總結了2022年的工作,全面部署了2023年北京市中醫藥重點工作。要求以實現中醫藥現代化為目標,以深化中醫藥綜合改革為出發點,以回歸、扭轉、解決問題、拓展四篇文章為路徑。
針灸目前面臨著國外產業化和去中國化的嚴峻挑戰,近期,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名譽校長提出,從針灸學科的國際發展和話語權來說,需要積極實施“以我為主”的大科學計劃,引領國際針灸學科的學術發展。
中醫藥是全國各族人民在五千的斗爭中逐漸形成和發展起來的醫學科學。它是世界醫藥之林的瑰寶,為世界貢獻了中醫藥治療方案和中醫藥智慧。中醫藥院校是中醫藥人才培養的主要陣地,是中醫藥教育、人才和科技匯集的重要節點。如何利用產教融合體制機制打造中醫藥人才高地?
近期,各地疫情呈局部零星散發狀態,防控形勢總體向好,平穩進入“乙類乙管”常態化防控階段。經過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的同心抗疫,中國取得了疫情防治的重大決定性勝利。
中醫理療是利用人工或自然物理因素對人體產生有利反應,預防和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它也是康復治療的重要組成部分。物理因素通過局部直接作用和對神經和體液的間接作用引起人體反應,調節血液循環,加速新陳代謝等。以下是中醫理療行業的分析。
面對當代多元文化的沖擊,中醫文化的發展應該具備應對各種挑戰的能力。因此,中醫藥文化的現代化轉型應該具備三種能力:解釋、對話和服務。中醫文化需要三種能力來連接多元文化。